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
2025-04-17
青海民族大学坐落于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——西宁市,创建于1949年,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。学校前身为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,历经青海民族学院等发展阶段,2009年更名为现名。作为青海省属重点高校,这里既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,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平台。
校园依山傍水,占地面积近千亩,建筑融合藏式碉楼与现代风格。现有15个二级学院,涵盖文、理、工、法、医等9大学科门类,拥有民族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化学等特色专业。其中藏语言文学、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独具高原特色,汉藏双语教学体系更是学校的鲜明标志。
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.5万余人,包含藏族、回族、撒拉族等31个少数民族学生,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长期保持在60%以上。师资队伍中既有精通藏汉双语的学者,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,近年来通过"昆仑学者"计划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。
科研方面聚焦青藏高原特色,建有青藏高原生态环境、民族医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。唐卡艺术研究中心收藏明清珍品百余幅,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万件。学校与西藏大学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共建"高原民族教育联盟",与尼泊尔、蒙古等国高校保持密切合作。
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,藏历新年晚会、民族服饰展演、锅庄舞大赛等特色活动贯穿全年。学生社团中既有现代街舞社,也有藏族弦子舞传承社。食堂提供糌粑、手抓羊肉等民族美食,宿舍楼设计充分考虑不同民族生活习惯。
建校70余年来,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,其中60%扎根青藏高原基层。校友中有全国人大代表、非遗传承人,也有带领村民脱贫的驻村干部。近年来,学校围绕"一带一路"倡议,正着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民族特色大学。
每逢春夏之交,校园里格桑花与丁香竞相绽放,各族师生身着民族服饰穿梭其间,构成一幅生动的民族团结画卷。这座矗立在湟水河畔的学术殿堂,始终践行着"进德修业、自强不息"的校训精神,在雪域高原书写着新时代的民族教育篇章。